神秘北纬30°---- 成就中国优质茶的奇迹
北纬30°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地质带,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巴比伦“空中花园”、远古玛雅文明、中国三星堆、传说中沉落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海沟……沿着这一条虚拟的神秘曲线,我们会困惑、惊奇甚至迷茫,是谁留下不灭的古人类文明遗迹?是谁雕刻出北纬30度说不清的风景?是谁播种下那些堪称鬼斧神工之世间奇异?
在中国,北纬30°还是条优质茶叶产区带,不仅盛产名茶,而且贯穿中国两大优质茶产区(新安江上游茶区和武陵山茶区)。西湖龙井、君山银针、蒙顶甘露等十大传统名茶中有九大就产生在这一纬度上【龙井(北纬30°15′)洞庭碧螺春(北纬31°左右)君山银针(北纬29°15′)蒙顶甘露(北纬29°58′)黄山毛峰(北纬30°08′)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山名片”(北纬31°38′)祁门红茶(北纬29°35′-30°08′)信阳毛尖(北纬32°13′)老竹大方(北纬30°11′-30°07′)石门东山秀峰(北纬29°59′),】而古老的安化黑茶处在27°54′-28°37′神秘的北纬30°。
好山好水出好茶
北纬30°地区的茶叶品质有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外形秀美。茶叶芽叶粗细适中,鲜叶在加工过程中可塑性强,适合各种造型,因而在外形上千姿百态,百花齐放;
第二、香气悠长。无论是祁门红茶的蜜香还是君山银针的毫香,或者是黄山毛峰的嫩香以及新安江上游茶区和武陵山茶区炒青绿茶的栗香…林林总总,大多数都香高持久;
第三、浓淡适中。浓而不苦,醇而有味。较高纬度茶区茶叶浓,较低纬度地区茶叶醇,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独特的地质地貌是形成茶叶品质优异的基础
地球七大地质板块中有六大板块的缝合交接线,就在北纬30°附近,地质时期漂移过程中,板块的俯冲抬升,以及火山冰川作用,成就了北纬30度地区高山深谷,沧海桑田。地貌的多样性,为茶叶品种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其中磷、锌、硒等元素和土壤富含有机质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武陵山地区就是富硒茶主要产地。茶叶研究证明,茶区的海拔高度对茶叶品质尤其是香气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海拔升高,对形成茶叶香气有利,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
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优质品质形成的关键
北纬30°这条温度带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是适合大多数动、植物生活、生长的生物带,气候温和,降水相对比较丰沛,也适宜茶树生长。以武陵山茶区为例,因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300毫米至1600毫米,日照1409小时。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次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潮湿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气温12.3℃,年降雨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时数1298小时。
一般认为,纬度南移,气温增高,茶树茶叶增大,茶叶中内含物增加,以LEGCG为代表的复杂儿茶素增加,茶叶中多酚类与氨基酸比例增大,茶叶品质外形粗大,内质滋味浓烈而苦涩,反之,随着纬度的降低,气温下降,茶树芽叶缩小,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均减少,酚氨比下降,茶叶外形细小,滋味偏淡。而北纬30°地带气温适宜,能兼顾外形和内质,酚氨比在10左右,被认为是优质绿茶的理想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品质的保证
北纬30°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变化,造就了生物种样,位于这一纬度的神农架和卧龙山、壶瓶山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甚至有“生物基因库”之称。大熊猫和水杉更被称为动、植物活化石被神奇地保存下来。以新安江上游和武陵山为代表的茶叶产区相对来说,生态环境破坏也较少,森林保护良好,植被丰富,土壤肥沃,茶树抗病、抗虫能力较强,鸟类、蜘蛛等茶树虫害的天敌较多,茶园中生物自身调节功能比较健全,只要合理培管,加以生物防治,一般不会发生大的病虫害,其农残留量普遍低,是中国主要的无公害和有机茶产区。